注胶虾”狠过“注水肉”近日温州市场现“注胶虾”,业内人称为增加重量。日前,温州市民郑女士在农贸市场购买了3只大虾,回家后发现大虾体内竟然被注射了不明胶状物。执法人员表示该胶状物到底是什么,还要进一步调查。据一水产老板讲,一些冰冻的大虾,因为在解冻后虾会显得干瘪,分量也会减轻,所以有些人会在虾头、虾身上注射明胶,增加重量,也可以让冰冻虾卖相好,所以“注胶虾”很多地方都有。(7月15日《现代金报》)
肉里能注水,虾里能注胶。“食品科技”常带给我们震撼,只有我们想不到,没有不良jian商做不到,防不胜防。为了赚取几个昧心钱,他们连良心都不要了。注水尚且对人体有害,注胶无疑安全隐患更大。怎么办?专家出马,不厌其烦地为市民如何分辨“注胶虾”支了几招。看来,要想好好地生活下去,除了提高警惕、处处提防之外,还要将自己锻炼成食品鉴定专家。真累。
业内人士说,“注胶虾”很多地方都有。也难怪,有这么好的“先进经验”,从业者又怎能不趋之若鹜、有样学样,甚至将其变成行规、qian规则?事实也确实如此,在过去几年内全国各地屡有“注胶虾”的新闻爆出,记者在bai度搜索中输入“注胶虾”,显示的检索结果高达115000多条。于是问题来了:“注胶虾”出现并非一天两天,已经泛滥成灾了,监管部门为何连“胶状物到底是什么”都不知道?也太后知后觉了吧。如果问题总是由消费者去发现、媒体去曝光,监管部门所起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?
现在的某些商家和行业,其弄虚作假、坑害消费者的招数层出不穷。像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的卖螃蟹搭绳子的“行规”,至今依然如故。当消费者投诉的时候,有的地方的工商局竟公然表示,绑蟹绳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,一般不超过半斤就行。一斤螃蟹半斤绳,就这还“合理”呢?这些执法部门是替谁说话?不知道“注胶虾”再次被曝光,能否引起足够的重视,*消除这一丑陋现象?
“注胶虾”泛滥让谁难堪?恐怕不仅是深受其害的消费者,更是各地的工商、食药监等部门。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,任由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泛滥成灾,甚至终形成“行规”,不是失职是什么?商家每个害人“行规”的背后,都有着相关管理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。要*清理这样那样的混账“行规”,应当先从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和问责开始。